定制“身份证” 互联网唤醒艺术品市场生机

业界 | 2020-04-16 10:23:09
时间:2020-04-16 10:23:09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   点击数:()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国艺术品市场也正由线下转为线下线上融合发展,在网上展示、交易、支付业已成为常态。11月28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持立项并会同相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国家标准《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艺术品》在京召开了送审稿的专家审查会议,并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通过。

业内专家表示,此举标志着国标《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艺术品》的编制工作正式完成。随着首部艺术品电子商务国家标准编制的完成,我国巨大的艺术品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期。

为每件艺术品定制“身份证”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艺术品市场也全面进入新时代,艺术品的网上展示、交易、消费、金融等多种业态日益丰富。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艺术品消费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由于艺术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直以来,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艺术品消费都是处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状况。对于艺术品的来源、真伪以及艺术家的资质等诸多专业问题,不仅困扰着广大消费者,即便是专业人士也有“阴沟里翻船”的可能。

“艺术品真伪鉴定问题,其实也是一个产品质量问题。虽然艺术品和一般产品不一样,有它独特的艺术性,但它也是有形的产品,对质量要求更高。”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魏传忠曾表示。

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正南文化有限公司、华夏通凭有限公司、中鉴文物鉴定(北京)有限公司、国编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的国家标准《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艺术品》,近日在京获得了与会全体专家的一致通过。

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原局长、证据系统工程研究专家霍宪丹表示,起草编制本标准是为了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更好地保护利用艺术品,推动艺术品的可持续发展,不仅符合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战略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电子商务事业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该项国家标准的推出,不仅会激发现代艺术品市场,也为古代艺术品的规范交易和流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北京正南文化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井志华看来,通过该项国家标准,人们就可以利用包括RFID在内的各种自动识别技术手段,分别对艺术品创作人及其作品在网络空间的可信身份进行标识赋码,从而彻底解决长期困扰艺术品市场辨识“真人真品”的保真问题,艺术品市场交易有望因此而被再度引爆。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艺术品》国家标准,将使用国家标准物联网标识编码“Ecode”,实现艺术品一品一码的编码要求,保证每一个艺术品都有唯一的编码并采用国标加密机制。“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一样。” 国编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太康说。

“有了该项国家标准,再加上相应的大数据标识赋码和实时采集系统,将十分有利于针对艺术品交易发生的各类案件,展开轨迹追踪、痕迹分析以及定值定损等相关工作。”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专家梁亚力表示,该项国标在推动国家各部门规范艺术品科学鉴定、物证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领域,起到了跨界融合创新作用,为民间艺术品交易市场合法规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司法保证。加快推动“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技术架构体系”、“文物艺术品司法检验评估架构体系”、“文物艺术品资产化金融资本规范流通架构体系”国家证据系统工程体系建设。进而,为盘活文物资源和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将发挥重要深远作用和意义。

跨界融合唤醒市场生机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网购已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物渠道,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重塑行业进而实现转型升级,改变艺术品的行业生态,便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据该标准编制负责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刘颖博士介绍,国家标准《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艺术品》的推出,为艺术品交易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该标准与GS1全球通用标准的身份标识信息和信息交换标准规范相符合,将有力推动我国艺术品市场与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事实上,艺术品不仅是商品,更具有一种精神属性。互联网时代恰恰是张扬个性的时代,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艺术品需求,既回归了艺术消费的本质,又能够开启人人都是收藏家的艺术消费时代,能够让艺术品消费真正从小众走向大众。

作为该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华夏通凭公司董事长徐子平表示,依靠国标我们将构建面向全社会的艺术品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由平台实时采集所有艺术品创作人的创作信息和作品的流通交易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分析模型,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针对艺术品创作人及其作品进行科学、开放、透明的评级和估值。这将推动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进入一个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在促进文艺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将推动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文化’的紧密结合,将使五千年传承下来的艺术品重新焕发生机,其内涵和价值将被重新‘唤醒’。”徐子平说。

万亿“风口”引来各方追捧

文化艺术品不仅具有极强的保值、增值功能,其作为精神产品,还具有极强的欣赏功能,因而投资者不仅可以通过艺术品投资获利,还可以通过艺术品收藏来美化生活、陶冶自己的精神生活。有分析认为,按照机构投资者与高端人士通常会配置5%的资产进行艺术品投资计算,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潜在需求至少有几万亿元的规模。

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资本、拍卖、电商等各路英豪的追逐。近年来,阿里、京东、美图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杀入”艺术品市场,或直接投资,或通过整合艺术品拍卖公司、美术馆、文化公司等资源分一杯羹。

今年3月份,京东与艺术北京博览会、今日美术馆、雅昌文化集团三大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京东艺术品频道上线,并将通过大众美育教育的推广、线上线下联动的新观展模式,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沉浸式艺术体验等合作,进一步推动艺术消费。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时尚生活事业群居家生活事业部总裁辛利军表示,以80、90为代表的新中产已经成长为中国的主力消费人群,他们的知识结构、美育基础和视野较之他们的父辈都发生了迭代和刷新,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时间和精力在文化和艺术等精神消费上。

“京东艺术品频道的上线,将依托京东及国内顶尖艺术机构资源,打造大众艺术消费首选平台,推动艺术消费落地,同时为艺术消费时代的加速发展提供重要契机。”辛利军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大数据、电子支付、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对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不仅要解决基于信息公开与透明的安全和效率等行业痛点,也要注重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要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消费者打造更为便捷的资产配置方式。

标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