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将带来哪些变化?

业界 | 2020-08-04 10:27:40
时间:2020-08-04 10:27:40   /   来源: 工人日报      /   点击数:()

“中国北斗!世界北斗!”今天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掷地有声,中国北斗“三步走”计划提前半年完成,参与人员连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三号)建成、开通历经了哪些过程,又将带来哪些变化?相关人员进行了介绍。

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

据冉承其介绍,北斗三号于2009年11月启动建设。10余年来,工程建设历经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卫星工程、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完整系统5个阶段,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建成即开通、开通即服务。

“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冉承其说,研制过程中,以总体、技术、质量、进度为标准,创新研制建设体系,单星研制周期缩短四分之一,运载火箭总装周期缩短三分之一,卫星入网周期缩短四分之三。“不带隐患发射,不带疑点上天。”

据介绍,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7类服务,是功能强大、性能指标先进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

目前,北斗三号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

后续工作保障应用落地

系统开通后,应用已摆在面前。据介绍,北斗三号应用前期取得很大进展,卫星导航产业产值2019年超过3450亿元,但和系统建设成就相比,应用道路依然漫长。未来将着重构建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构建让北斗更好发展的产业环境;更加开放、更加融合,让北斗产品更早地深入到各行各业;进一步推动卫星导航和新兴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注重科研创新。

据悉,实际上,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北斗三号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救灾减灾车辆的运输方面,提供了高精度的基准服务。

“而且随着5G的到来,对时间和位置就会提出更高要求。在目前可以认知的未来,只有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因此,5G和北斗三号具有天然融合性。”冉承其介绍,北斗和5G、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等融合会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发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方面产生革命性变化。

研制和入轨后要做大量工作

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谢军介绍,北斗三号是一个高风险、复杂的系统,具有在轨很难维护、很难修复、很难更换的特点。因此,研制和入轨后,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他表示,在卫星系统方案的设计上,选用的都是成熟的技术方案。对于一些新技术,开展了充分的地面试验验证,保证风险可控。

卫星发射入轨以后,工程研制队伍专门设置组建了由卫星设计方为主的在轨支持系统,由有经验的卫星设计师对在轨产品以及卫星工作状态,通过卫星下传的工作参数以及工作状态的信号连续地判读。工程上定期进行评估,并针对发现的变化规律,开展对策研究。

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李逸萌)

标签: 中国北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