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模式试水 互联网技术赋能护理行业

业界 | 2021-05-26 09:53:58
时间:2021-05-26 09:53:58   /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   点击数:()

如今,家庭护理越来越成为很多家庭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赋能也让互联网护理行业得以快速发展,人们在家就能通过网络预约护士上门照看、护理老人和病人,非常方便。“互联网+护理”服务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有需求的家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比如护理是否专业、价格是否公道、人们是否认可,等等。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跟随多个“互联网+护理”服务团队走进家庭,进行了实地采访。

多种模式试水

5月20日上午9:30,记者跟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护士陈妨妨来到北京市真武庙头条4号院,为一位97岁的老人进行家庭插管、消毒护理服务。陈妨妨告诉记者,世纪坛医院已经上线金牌护士APP,在上面可以直接下单预约医院的护士进行居家护理,她已经是第三次给这位老人进行上门护理了。

进入老人的家后,陈妨妨换上了护士服,带好一次性帽子、鞋套,并给手进行了彻底消毒。然后,她拿出从医院带来的专业护理工具,开始给卧床不能自理的老人进行化疗静脉插管消毒处理。记者注意到,整个消毒过程将近20分钟,消毒操作十分细致,产生的医疗垃圾集中收存,带回医院进行处理。在消毒完成后,陈妨妨还对老人整体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检查、评估,发现老人已经出现压疮,她建议老人的家属从网上预约专业压疮处理人员上门处理。

老人的儿子李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我们都是叫救护车,把老人拉到医院进行消毒,完事后再叫救护车送回家。费用贵不说,我爸已经失能,而且只能平躺,我们几个子女年龄最小的也60多岁了,实在弄不动了。后来了解到可以从网上预约上门护理,就下单试了试,真的很方便。”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多个“互联网+护理”服务APP上线运行。与此同时,一些互联网健康平台也纷纷引入此类APP,一时间,“互联网+护理”服务成为热点。

采访中,金牌护士运营总监陈曦对本报记者说:“目前我们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与医院合作,利用护士的业余时间进行上门服务。另一种是建立自有的护理站,提供护理服务。患者下单的时候可以自行选择医院,也可以选择APP推荐的医院、护理站,但都采用就近原则。”记者在金牌护士APP上看到,尽管提供服务的医院、机构不同,但是同一项服务的价格是一样的。

另据了解,除了护理APP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外,健康平台也开始引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拓展平台的服务项目。阿里健康专业医疗健康服务负责人董宇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我们平台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业务,主要是与具有多年从事互联网护理经验的企业合作,他们有护理服务经验,知道用户需要什么。”

安全与否受关注

对于上门护理来说,护士与患者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俐惠对本报记者表示,推行这项服务的时候,医院最担心的就是上门护士的安全问题。

记者查看了多个护理APP,发现各款网上护理服务软件都有着非常严密的安全保障体系。陈曦告诉记者:“在技术方面,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医患双方的安全。比如,从护士出医院到患者家,再到出患者家回医院,都有录点、GPS全程监控。平台还设置了延时报警、实时录音功能,后台可以在服务过程中搜索录音的关键词,如果后台通过语音判断发现有麻烦了,会立刻报警。我们还有保险作为安全保障,接受服务的患者和提供服务的护士都上了人身意外险,同时还有医疗责任险、雇主责任险。目前,有的医院还和我们沟通,希望上职业暴露险,我们很快就会在服务中推出这个保险。”

采访中,董宇对本报记者说:“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要求是必须有定位、一键报警、全程录音功能,同时还要有保险保障。我们对接入的机构、服务商、公司设备都有强制要求,必须能记录医疗的整个流程。医院里还偶尔发生医患纠纷呢,何况上门护理?所以一定要做到强监管。作为提供服务的平台,我们另外设立了一键呼叫服务,无论是用户还是护士,只要发生服务问题,双方都可以直接呼叫阿里平台的客服。我们也制定了应急预案,可以在接到一键呼叫后立刻报警,以保障双方的安全。”

安全对于陌生的医患双方都是十分在意的问题。陈妨妨对记者说:“刚开始进行上门服务时,心里也有些忐忑,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担心的了,患者和家属都挺好,后台的安全保障也挺让人放心的。”

进入门槛较高

虽然是上门护理,但护理的规范要求、护理水平不能降低。患者请护士上门护理,图的就是护理的专业性。记者了解到,对于护理年资、护理技能、规范化操作,“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监管部门与参与方都十分重视。

据陈曦介绍,对上门开展护理项目,北京市有关部门是有明确规定的。以前有23项上门护理项目,目前增加到39项,规定以外的服务项目不得开展。比如输液是一项非常普遍的医疗项目,但是卫健委不允许开展上门输液服务,因为输液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有引发休克的可能,所以只有在医院里才能进行。卫健委已经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的开展把了第一道关。金牌护士北京古城护理站站长张天夫还告诉本报记者:“每个护理站都必须有卫健委审发的医疗卫生许可证才能从事护理工作,而且每一个站都需要单独申请。”

卫健委从管理上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与规范,各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服务商进一步细化了保障护理服务质量要求,对于护理服务,他们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正如董宇所说:“互联网是一个放大器,出一点问题都会被迅速放大传播,所以我们非常谨慎。首先,对于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具备护理资质,对于资质的验证,我们与卫健委平台是打通的,随时可以进行核实,保证真实性。其次,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年资也有严格要求,必须是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才能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对一些专科的护理工作,护士还需要有专科护理资格证,这个证书也是要验证的。”

具备5年以上护理工作经验似乎已经成为了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一个门槛。张天夫说:“护理站对护士的技能要求与医院对护士的要求是一样的,此外,来到护理站还要依照我们的标准,结合家庭护理的特点进行多方面培训。为了保障护理的专业性、医护的连贯性,我们护理站和一些医院尝试进行了对接。也就是说,医院出院的病人如果有需求,可以直接与我们进行护理对接,我们会在病人出院前就与医生取得联系,了解病人的情况,与医生共同制 定护 理 方案。”

记者还发现,护士进入患者家庭,带去的不仅仅是方便且专业的护理服务,还有科学的护理知识。在真武庙李先生家,陈妨妨发现老人出现了压疮,就对李先生和护工说:“在医院,我们大概15分钟左右就要给卧床的病人换卧床姿势。这个压疮千万不能自己弄开,一定要找专业的人来做,他们有专业的设备和处 理 经验。”

陈曦很感慨,他对记者说,护士进入家庭提供服务,表面上只是护理,但实际上,长期卧床的病人一定会出营养不良、压疮等问题,需要护士给予专业的指导。比如有的病人长期鼻饲,医院鼻饲怕细菌感染,每天都要更换鼻饲针管,但有的家庭一个月才给患者换一次,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他们非常需要护士传递专业知识。

整整两天的采访结束后,记者深刻地体会到,“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专业技术到安全,提供服务的机构都给与了较充分的考虑与保障。尽管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但是如果各方都始终秉持着严谨的态度,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李燕)

标签: 互联网 技术 赋能 护理行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