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带来的利润越摊越薄 多家电商转战直播

业界 | 2021-08-23 10:41:13
时间:2021-08-23 10:41:13   /   来源: 广州日报      /   点击数:()

“感觉电商一年四季都在搞促销。”95后的孙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大促,在网购每样东西之前,她都会翻查历史价格,如果是历史上较低的价格才会下单。近几年,电商大促优惠方式越来越复杂,叠加券、满减、几件几折……自己需要计算很久才能算出最优惠的组合方式。总之,单纯的降价很少了。

记者注意到,刚刚落下帷幕的七夕、8·18等年中大促略显冷清和落寞。不仅是消费者感到疲倦,面对电商平台高昂的流量费,“只赚吆喝不赚钱”的商家也越来越多,而促销带来的利润却越摊越薄。

刚刚过去的年中大促,许多消费者感叹:“6·18、七夕、奥运期间花销太大,钱包还没缓过来,8·18又接踵而至。”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今年8·18的宣传少了很多,甚至还有消费者表示自己没有听说过8·18。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一个又一个的大促让人应接不暇,作为习惯了网购的新生代主力消费者之一,95后孙女士对优惠的期待值降低了很多。“送得快、品质过关、不要比线下贵就可以了,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要促销商品是全网、历史‘最低价’了。”孙女士告诉记者。

市民黄小姐近日在淘宝购买一款进口保健品,店铺标注“超级进口日”,黄小姐心想,节日有优惠不错,随后发现,活动过程复杂,首先是付定金,再按照规定时间支付尾款。这一过程中,还要先在店铺领品类优惠券、会员专享优惠券等。只有完成这些流程,才能以优惠价格购买,但还不是最优惠的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网购促销价和线下门店价相差无几,但线上品质却大不如前。孙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前几天刚网购了一台咖啡机,当时算是历史最低价了,但购买后才发现,现在线下商场的价格也很低,基本和电商平台大促期间的价格同样,但在线下反而有更多的议价和选择的空间。

“以前电商大促,大部分是衣服降价比较多,但现在自己反而不在网上买衣服了。一方面是随着毕业工作,消费水平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明显感觉到网购衣服的质量越来越低。因此,自己现在宁愿去线下专柜或白马服装市场买。”孙女士说。

不仅是消费者感到疲倦,“只赚吆喝不赚钱”的商家也越来越多,“去年‘双11’、‘双12’期间,品牌没参加电商平台的广告投放,最终数据对比发现,店铺当月的成金额比前年同期增长了”,一大品牌茶油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大型电商平台带来流量、交易量,但各种各样的推广投放费用却增加了商家负担——投放成本增加了,商品销售利润被摊薄,“卖得越多,利润反而越少”。

在电商“造节”期间,平台会要求商家参与各种活动,包括流量导入、广告推广投放等。据商家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在京东自营的成交金额是29.76万元;2019年11月在同一平台的成交金额是19.66万元,同比增长51.4%,其中,2019年11月在该平台的推广费用支出是2万元,2020年11月的推广费用支出是0元。

上述品牌负责人认为,如今“双11”等电商节日,于商家而言,已不是“拉新”的过程,更是一个回馈老客户的节点。只要把产品的实惠让利给消费者,是有机会让消费者重复购买的。

观察

传统电商平台流量“变相涨价”

“促销日常化,已经掀不起太多波澜了,以前偶尔有几个大节,大家都很期待,现在天天促销,销量还不好。”在淘宝做服装品牌的谢亚兰告诉记者,以往8月秋装开始分批上市,店铺业绩持续向好,在9月会达到一个峰值。现在由于客流的减少,商家只能不断地拉低商品售价。

“花同样的价格,买来的流量只能达到之前的一半效果,但不推流更不行。”谢亚兰表示,虽然平台没有对商家明确发布“涨价令”,但实际上平台流量正在“变相涨价”,今年线上店铺的客流总体减少了四五成。

记者调查发现,面对众多网购平台,“稀缺”的商户成了各大平台争夺的“香饽饽”。但商家争夺客户的方式,不是降低流量费等提供更多实质性的优惠和便利条件,而是一味加大促销频次、拉长促销战线。

商家转战直播电商平台“圈铁粉”

“目前这些传统电商平台都是看到其他平台搞大促,自己也跟着做,以为仅凭优惠就能够留住客人,却误伤了商家和消费者,也让平台的可信度大大下降。”谢亚兰表示,与之相反,目前流量火爆的直播电商平台正逐步趋向于规范经营,许多商家愿意进驻。

她分析称,从渠道来看,传统电商平台直播由于是纯商业,覆盖面相对较小,且入口较复杂,平台流量逐步走向匮乏;直播电商平台是先娱乐、再商业,因而覆盖面广、入口便捷、流量更大。

商家的流量还得靠自己赚。谢亚兰之前在淘宝是以店铺为名义开设账号做直播,目前正准备在抖音以设计师个人身份开设账号,通过讲故事、分享生活经历、做产品代言,给自己的品牌做推广。“销售是其次,主要是‘圈粉’。通过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交流分享穿搭、时尚搭配心得,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才能留下更多‘铁粉’。”

业内

直播电商崛起,消费者注意力被转移

回顾电商造节历程,大浪淘沙后,目前剩下的电商大节大致是“双11”、6·18、8·18,其相对应的电商为阿里、京东、苏宁易购。2020年,“天猫双11”成交额共计人民币4982亿元;2021年,京东618累计下单金额超3438亿元;苏宁易购818目前仍未披露累计下单金额。

“今年因为奥运等热点,加上疫情的影响,削弱了大家对8·18大促的关注度。这个由苏宁易购在6·18和‘双11’之间的‘真空’地带打造出的促销节日,多年过去后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力上看还是无法与6·18和‘双11’相提并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

另外,“抖音818新潮好物节”是今年6月抖音电商成立后的首个标志性大促活动,以“兴趣电商”为切入点,让商家看到增量机会。不少商家转战抖音,对传统电商平台的大促活动则显得比较冷淡。

海豚智库创始人李成东认为,近年来,抖音、快手等新的直播电商平台的崛起,使得消费者的注意力被大大稀释。因此,同样的促销活动,在直播电商平台和传统电商平台的效果差别很大。此外,疫情反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使大部分用户回归理性,冲动消费减少了;投资公司也更加理性,在传统电商平台的资本投入在减少。

8月18日,商务部就《直播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与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记者注意到,该行业标准规定了直播营销平台应该具备的资质、经营条件及合规性基本要求;规定了其应对商家和直播主体入驻及退出、产品和服务信息审核、直播营销管理和服务、用户以及直播主体账号的管理和服务要求;规定了其应对消费者隐私保护、交易及售后服务等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明确了信息安全管理要求。(赵方圆、文静)

标签: 促销带来的利润 越摊越薄 多家电商 转战直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