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憨鱼再现“古鱼王国”

业界 | 2021-10-26 15:46:29
时间:2021-10-26 15:46:29   /   来源: 中国青年网      /   点击数:()

时隔30年,最大真盔甲鱼类——漫游憨鱼再次现身云南曲靖“古鱼王国”。

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生孟馨媛、副研究员盖志琨,在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向世人公布了这一消息。他们通过对4.2亿年前漫游憨鱼新材料的研究,揭开了漫游憨鱼头甲腹面的秘密,为人类了解盔甲鱼类的生活习性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漫游憨鱼的头甲,看上去又大又笨,憨态可掬,科学家最初为它取名为“憨鱼”。憨鱼游动时摆动着一条美人鱼般的长长尾巴,在水中漫游觅食,科学家又在名字上加了“漫游”二字。199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在正式公开发表它的时候,便亲昵地称之为“漫游憨鱼”。

回溯漫游憨鱼的第一次现身,还是1987年,在曲靖南城门城墙附近的西山组下部,朱敏从一堆距今约4.2亿年的浅黄色泥质粉砂中,首先发现漫游憨鱼的存在。

那是人类第一次窥见它的模样。

标本里有着较为完整的头甲,漫游憨鱼头甲背面的关键形态学特征可以显现出来,但是遗憾的是,标本仅有一件,它的头甲腹面的形态学特征,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30年来,我们一直在尝试找到新的漫游憨鱼化石,但是化石的发现地点位于曲靖古城的南城门附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该片区域早已变成了城市中心的著名文化景点,无法开展野外挖掘。”盖志琨带领团队重新整理资料,对朱敏研究员的其他盔甲鱼标本进行了梳理,意外的是,在过往的材料中发现了一条“漏网之鱼”。

这是一块揭开漫游憨鱼“头甲腹面”秘密的关键化石。

当科学家对化石进行小心处理后,4.2亿年前的漫游憨鱼慢慢将面貌展示了出来。

原来,它的头甲向腹面弯曲形成腹环,腹环中央包围了一个梨形的口鳃窗,口鳃窗被一块很大的外骨骼腹甲覆盖,在腹甲和腹环之间,保存了6对线性连续排列的鳃孔,鳃孔很大,呈圆形,那是漫游憨鱼鳃囊通向外界的重要渠道。

它的腹甲很大,能够形成鳃孔的内边缘,科学家猜测,漫游憨鱼的嘴,可能位于梨形口鳃窗的末端。

4.2亿年前,这条漫游憨鱼是如何在地球上生存的?

科学家发现,漫游憨鱼竟然有着和魔鬼鱼类似的外鳃孔,位于头甲的腹面。魔鬼鱼为了适应底栖生活,它们的胸鳍扩张,直至与躯干愈合,逐渐演化为身体极度扁平的扇形或圆形,多潜伏于具有泥沙底质的平坦海底,以捕食小型鱼类与甲壳类为生。

“这说明,漫游憨鱼可能同样漫游于具泥沙质基底的平坦海底,在安静滨海环境中,以滤食海底有机碎屑为生。”盖志琨说。

在4.2亿年前,漫游憨鱼也有自己的“天敌”。

此次发现的漫游憨鱼,其头甲最大可达16厘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真盔甲鱼类。但漫游憨鱼的“头围”并非天生如此。

早在4.5亿年前的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早期的真盔甲鱼类个头都非常小,是一类头甲仅有2厘米左右的小型鱼类,直到4.25亿年前的志留纪罗德洛世期,才出现了头甲约为8厘米的中等大小的真盔甲鱼类——长孔盾鱼。

盖志琨推测,真盔甲鱼类头甲之所以出现增大演化的趋势,很可能与同期无脊椎动物海蝎子之间的协同演化有关。

他告诉记者,在志留纪,当海蝎子逐渐出现具有捕食功能的器官后,捕食活动不断强化,而被猎捕的对象——真盔甲鱼类,很有可能与海蝎子之间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殊死抵抗”,面对捕食者的进化,作为真盔甲鱼类的漫游憨鱼,只有通过不断增加头甲的大小,才能抵御海蝎子的捕食。

标签: 大憨 再现 古鱼 王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