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院提升教战能力 擦亮海警人的科技执法“触角”

业界 | 2021-11-05 15:17:09
时间:2021-11-05 15:17:09   /   来源: 科技日报      /   点击数:()

提高技术认知力,不仅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应答题”,更是每名海警人的“必选题”。武警海警学院正在将科技引擎驱动创新带来的技术红利“输送”给每一名受训学员,助力执法“触角”向远海延伸。

国庆刚过,武警海警学院组织了一场海警执法交流研讨课,这是武警海警学院转隶以来,首次承办海警执法业务岗位资格培训任务。来自海警一线执法机构的130余名同事结合工作实际畅谈体会,交流了参训以来的收获与心得。受训学员欧伟光表示:“利用无人机拍摄取证,具有角度多维、成像质量高、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死角多、取证难问题,提高海上执法效率……”

自2018年7月1日起,伴随着中国海警的转型重塑,该院立足海警人才培养实际,积极提升教战能力,借助科技引擎,努力锻造了一支与海警职责使命相匹配、有效应对海上犯罪形势、打击海上违法活动的执法队伍。

高科技教学训练场馆惠及全体师生

“在钦州市某海域进行无人机巡查时,我发现一辆泥驳船正在倾倒废弃物。当时,涌出的浪高达2米,执法艇吨位小、抗风能力弱,无法快速抵近倾倒作业区域。我们就用无人机进行跟踪监视,全程记录违法倾倒作业。”欧伟光回忆道。

在广西海警局执法一线工作长达14年的欧伟光,曾多次将无人机应用于监控码头上货点走私、非法开采海砂等违法行为,侦办过数十起海上走私和偷渡案件。他还曾受聘于广西警察学院无人驾驶航空器研究所,专门为刑侦专业学生就“无人机对刑事案件实施全方位无死角取证”进行授课辅导。

可以说,对无人机,欧伟光非常熟悉,但在该院无人机模拟器驾驶操作间,飞行技巧娴熟的他,仍然沉浸在虚实结合的愉快体验中。

“无人机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如果没有娴熟的操纵技能,一旦碰到侧风摔落,将会损失巨大。”侦察教研室主任孟增辉介绍,“无人机操作看似简单,实则易学难精。单就其涉及面而言,机械方面需要学,电子元件也要学,空气动力学也得会,各种传感器如何搭配使用、飞行控制器优先选择哪个传感器、如果有传感器故障,飞行控制系统如何切换到备用传感器……这些都得知道。如果仅凭自身学习,恐怕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成为既会操作使用又懂基本原理的合格驾驶员。”

除了无人机,很多其他新式装备技术的教学培训其实都有着易学难精的类似问题。为此,该院对照大纲要求和课程设置,相应开设无人机实训中心、信息融合与态势感知可视化实验室、轻潜水实验室、海警舰艇型谱研究室、航海模拟仿真实验室等教学训练场馆,让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师生。

加深学员对科技手段助力海上执法的认识

欧伟光向记者介绍,在执法监管手段上,各级海警机构正在实现电子化系统应用和科技手段并重的转变。通过引入智能船舶综合管理系统,接入岸基雷达、北斗系统、海防监控系统,搭建覆盖沿海及海上治安的信息化管防网络,实现了对海上船舶的实时掌控,船舶超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不开启、高频不值守、船舶进港不报告等现象明显减少。

“过去,通信基本靠吼,观察主要靠瞅。小型船舶因未安装导航、卫星电话等安全保障系统,曾一度处于‘裸航’的危险状态。”欧伟光说,随着卫星遥感、无人机、远程视频监控、电子政务档案、北斗系统、传播监测系统等智能化信息化设备逐步列装,海警工作人员成建制、成系统深度开发装备使用效能,海陆统筹的岸线立体管控模式真正组建起来,海洋综合治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如今,欧伟光所在单位已安装了艇载即时通信系统,实时获取气象水文预报信息,准确规避了不良水文条件对执勤的影响。一个个数字化装备的深度应用让执法办案变得更加精细、更加规范。

和欧伟光一起参加培训的学员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一位学员说道:“双频电子标签、全视角监控摄像头、智能物品保管设备……大数据时代,执法业务与科学技术的碰撞,明显提高了调查取证工作效率,让海上犯罪无所遁形。在海警学院的交流受训提升了我对科技手段助力海上执法的认识,受益匪浅。”

将技术红利输送给受训学员

“从技术价值效能的实现过程看,如果说技术的发明创造是‘一次赋值’,那么技术的有效运用就是‘二次赋值’。”该院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海警执法机构正在构筑起密集的科技执法“触角”——

引进和研发新型毒品监测仪器,提高了海上走私毒品犯罪查缉效率;执法日志电子化档案建设和卫星遥感图像的比对叠加,推进了违法围填海防控体系建设;打开监控管理平台,就能精确定位千里之外的船舶动态和历史航线轨迹,法律监督触角从近海延伸至远洋;在近海,研发小型船舶定位和防“越界”系统、海面多目标追踪系统,通过布建北斗、AIS定位终端等,实现近海、岛屿“大场景、小细节”全方位覆盖;在岸线,通过布建RFID物联网、WiFi无线采集识别、小目标雷达等系统,实现“船过留痕、人过留像”;在辖区,广泛应用具备人脸识别、自动抓拍的高清视频监控,有效织密辖区重要部位、路段、卡口及港岙口、码头全覆盖的自动采集监控网络,做到“人有头像、车有牌号、船有名号”。

“这些先进科技手段在海警执法一线的应用,也赋予了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新的动能。”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学期以来,该院分批次组织200余名教研骨干赴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驻地高校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同时邀请来自中国国际战略协会、国防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海警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来院就相关领域专业问题精准指导,拓展教员和学员学术视野。

目前,该院开设的维权执法、船艇指挥、武警侦察指挥等40余个专业已全面形成教学研究能力。该院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和海警机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60余项,30余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80余项研究成果转化为海警机构的制度规定和培训教材。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提高技术认知力,不仅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应答题”,更是每名海警人的“必选题”。

记者看到,武警海警学院正在将科技引擎驱动创新带来的技术红利“输送”给每一名受训学员,助力执法“触角”向远海延伸。

标签: 执法 海警 无人机 系统 欧伟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