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猕猴桃“癌症”,重庆山区长出“金果果”

业界 | 2021-11-24 09:16:19
时间:2021-11-24 09:16:19   /   来源: 科技日报      /   点击数:()

初冬时节,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上万亩猕猴桃销售进入尾声。据初步估算,今年猕猴桃的产量将达2000吨左右,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而几年前,这里的农户曾被号称猕猴桃“癌症”的溃疡病困扰,是重庆文理学院猕猴桃科技特派员团队到来后,创新了避雨栽培技术,才破解猕猴桃病害顽疾,让猕猴桃真正地成了当地农户的“金果果”。

致富产业遭遇“癌症”侵扰

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高,营养丰富,享有“水果之王”“世界珍果”的美誉,深受消费者推崇。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山地占辖区面积90%以上,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猕猴桃糖分含量高,口感极佳。自2002年,黔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种植栽培面积突破5万亩,年产值1.5亿元左右,猕猴桃成为黔江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就在黔江的果农怀揣猕猴桃致富梦想,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号称猕猴桃“癌症”的溃疡病却打击了大家的种植积极性。

“这种病很厉害、传染性强,每年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从枝蔓裂缝处流出白色脓液,导致病部上端枝条萎缩枯死。”中塘镇兴泉村村民李长全说,他们采取的措施均治标不治本。往往由于一个环节的疏忽,就导致整个园区染病,损失极其惨重。

“我们公司在黔江区中塘镇仰头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拥有5000余亩的猕猴桃基地,2012年开始种植红心猕猴桃,开始的几年,收益好,效益高,但2016年,一场溃疡病的大规模暴发,导致三分之二以上的猕猴桃都需要重新分级、嫁接处理,公司损失惨重。”重庆三磊田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磊田甜)总经理彭文平说起那次受灾仍然心有余悸。如何高效地防控溃疡病,成了困扰公司的一个技术难题。

2018年,重庆文理学院廖钦洪、兰建彬、张文林、决登伟、李哲馨、吴中军等专家组成的猕猴桃科技特派员团队来到黔江,采用“高校研发+企业转化+农户应用”的种植推广模式,与龙头企业三磊田甜开展项目合作,在黔江区中塘镇进行猕猴桃高光效避雨栽培试验。

创新技术破解病害顽疾

“我们采用团队研制的纳米转光膜,设计了4种棚架类型,深入研究了棚内空气温湿度、光照以及土壤理化指标等生态环境因子变化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提出了猕猴桃分阶段避雨的栽培模式。”科技特派员廖钦洪博士说,每年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在秋施基肥后,搭建避雨大棚,11月底完成盖膜。这样既避免了重庆高温天气对猕猴桃产生的热害,又改善了猕猴桃周围的小气候环境,切断了溃疡病菌最重要的风雨传播途径,摆脱了猕猴桃病害防治“靠药治病”的局面。

同时,团队研发的纳米转光膜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在每年1—3月环境温度较低时,转光膜可发挥其保温、增温的作用,针对性地将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转换成猕猴桃所需的“光肥”,改善大棚透过的光质,提高了光能综合利用率,果品品质和产量均大幅提升。“重庆猕猴桃高光效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得到了重庆市科技局支持,目前,项目涉及的转光膜、避雨大棚等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制定发布地方标准1项。

“猕猴桃高光效避雨栽培项目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黔江地区在低温高湿环境下,猕猴桃溃疡病侵染快、防治难的问题。”彭文平介绍,目前,由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的种植户采用的猕猴桃高光效避雨栽培技术,1亩的建造成本约为1.8万元左右,棚架使用寿命6—8年。猕猴桃产量每年每亩均可提高1000斤以上,按每斤红心猕猴桃15元计算,棚架2—3年即可收回建设成本,与猕猴桃露天栽培相比,效益增加明显,非常适合在重庆猕猴桃主栽地区应用推广。

据了解,2018—2021年,科技特派员团队在重庆黔江、万盛、永川、万州及奉节等地建立猕猴桃避雨栽培示范点6个,示范面积268.6亩,推广面积1500余亩,开展相关技术培训520余人次,猕猴桃平均产量提高了50%以上,溃疡病发病率降低至3%以下,农户亩均增收0.93万元,有效解决了武陵和秦巴山区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技术难题。

标签: 长出 猕猴桃 重庆 果果 癌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