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资讯:从“0”到“1” 深圳机器人产业突围战

业界 | 2022-08-29 06:56:38
时间:2022-08-29 06:56:38   /   来源: 第一财经黄琼      /   点击数:()

“在一场骨科手术中,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手术误差在4到5毫米之间,而使用这台机器人进行手术,角度和深度的误差仅在1毫米左右。”技术人员丁先生向第一财经介绍,“医生通过后台操控,这台机器可以实现‘指哪打哪’。”


(资料图片)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加快,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仓储运输、医疗康复、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拓展。

多场景的应用也给该产业带来无限可能。《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预计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13亿美元。而近些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机器人+”应用不断拓展深入,预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

作为全国机器人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之一,深圳市2021年机器人产业总产值达1582亿元,机器人企业总数量达到945家。从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总量来看,深圳累计相关PCT专利申请1841件,领跑全国。

小跑前进

尽管直到2015年国家才将机器人行业标准做出定义,深圳市的机器人产业却早已历经了多年的发展。

最初的萌芽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三来一补”的商业模式。从2000年开始,受益于出口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深圳市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产业为主要产业、外资为主要资金的外向型工业结构格局。机器人产业开始加速成长。

2009年,国内首个机器人协会——深圳市机器人协会成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创新发展处处长、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向第一财经回忆道,在2007年高交会上,第一次把中科院的机器人样机向企业和社会大众展示,给很多企业带去了启发。此后,每年高交会都有免费的新成果机器人展示区。现在协会会员企业已经发展壮大到600多家。

此后,从2015年开始,深圳市机器人企业成立进入高峰期。2021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企业总数量达945家,较2020年842家同比增长12.2%。2021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为1582亿元,相比2020年的1434亿元同比增长10.3%,产值增速保持高增长。

深圳市具备完整机器人产业链和相应的支撑环节,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从深圳市机器人企业数量分布看,2021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结构中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为475家,占比50.33%,工业机器人产业总产值953亿元;非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占比49.67%,2021年非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数量基本追平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数量。

专注于家用清洁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云鲸智能2016年成立,目前在“自清洁”取得一定成果。云鲸智能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从产品研发的起步期开始,就离不开国内丰富的供应链资源支持。由于产品聚合了非常多全新的发明,研发过程中需要快速测试和响应,只有足够丰富、密切配合的供应链才能支持创新。同时,国内在相关人才、资金和政策方面都有很好的支持条件。

卡脖子问题仍存

显示屏生产制造企业艾比森(300389)的工厂内,一条长百米的SMT贴片产线上仅需四到五名工人,Led上的小灯珠贴片工作早已实现了机械化,工人主要负责产品检验和机器操控。

“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工厂内,只有1000多名工人,但每年产能达60多万平方米。”艾比森工厂负责人王次平向第一财经介绍,工厂人均产能在业内都排在前列。

据了解,目前艾比森显示屏制造工厂已经在两个维度实现智能制造。一是建立了完整人工智能制造系统,在软件应用方面实现了全面更新;二是在智能制造设备方面,全产业线实现了智能化升级,并且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在不断优化。

目前贴片机械化设备主要还是从德国和日本进口。“显示屏制造领域,高速贴片的过程要求非常均匀,如果精密程度不够,在关键的效果上会有些差距。”王次平表示。

同时,上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核心硬件机械臂也是进口,但是整个软件系统已经实现国产研发。

“补短板,加强底层技术的攻关,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机器人领域至关重要的任务。”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科技部机器人专家组组长赵杰在8月16日的“2022机器人创新与发展院士论坛”上也表示,“要发挥我国应用场景多和市场大的优势,加速国产机器人产业的迅速扩大,需要抓住产品变革的机遇,推动新型机器人全面并跑甚至领跑。”

“人机协同是未来的大方向,从这个方向来看,目前机器人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问题,比如不断提高精密度。”毕亚雷表示。

如何突围

云鲸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卡脖子”是市场的导向问题,如果一个企业过分去追求短期的效益,大家往往就会忽视长期的积累。德国、日本、美国的企业,都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够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

面对“卡脖子”问题,深圳机器人产业的各个链条中很多技术也经历从“0”到“1”的蜕变过程。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在15年前,人形机器人在当时还是“无人区”,尤其是核心技术伺服驱动器,长年被国外垄断。

“我们发现如果没有伺服驱动器做关节,根本做不出来,去采购这种零部件,国内都没有人做,也没人卖,而韩国、日本、瑞士生产的,都是动辄上百美元的价格。”优必选科技相关负责人说道。

最后优必选科技选择了自主研发伺服驱动器这项核心技术,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被身边的人质疑、不被资本看好等各种困难。优必选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但这种关键核心技术等不来、靠不来、买不来,需要脚踏实地研发、持之以恒投入,来不得半点侥幸。团队通过近5年的坚持和努力,在伺服驱动器这一‘高精尖’技术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上述负责人补充道,公司目前除了研发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外,还布局了机械传动、运动规划与控制、计算机视觉与感知、智能语音交互、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绘制)与导航、人机交互、手眼协调和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光接收次模块)等核心技术,在全球申请专利近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70%。

“在和德国、日本专家交流过程中,他们表示非常羡慕我们的研究可以直接找到应用场景,快速找到合作厂商进行直接现场交流。”毕亚雷表示,“机器人产业再往后发展,是需要结合千行百业的需求来生产、制造,目标市场行业的专家才真正了解对机器人应用的需求,很多行业的解决方案可以直接和机器人结合,这便是我们国产机器人发展的优势之一。”

今年6月6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了几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强化示范应用推广,三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快支撑能力建设。同时,还在产业规模跃升、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应用拓展、产业生态优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6月初,《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及配套文件(简称“20+8”政策)发布,明确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正是1/20。

深圳智能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成熟期,“20+8”个产业与机器人产业都具有很强的关联,“千行百业+机器人”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实习生王亦诗、黄雅筠亦有贡献)

标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