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影视需要深度互动 科幻大片呼唤科学家“出镜”

快讯 | 2019-11-06 08:53:14
时间:2019-11-06 08:53:14   /   来源: 科技日报      /   点击数:()

“科学家担心剧组不是真正地尊重科学,而剧组有时也担心科学家干涉艺术创作。双方确实会出现‘互不信任’的情况。”近日,《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对科技日报记者谈起了当年影片拍摄过程中的重要角色——科学顾问。

两类不同的思维方式碰撞在一起,摸不清对方的路数,彼此试探着完成一场合作。最终效果是好的,《流浪地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感谢科协,接下来我们再拍摄科幻片,可以有权威的第三方渠道来帮助我们和科技界沟通。”龚格尔说。

11月3日,在中国科幻大会上,中国科协决定正式启动科技与影视融合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工作者和电影工作者的合作平台。

科学和影视需要深度互动

《流浪地球》上映后不到一个月,在中国累计观影人次就突破一亿。与之相伴的,关于木星的科学概念、科学知识的搜索量大幅度上升。

中国科学与影视融合项目联合发起人王姝说,科技与影视融合,能促进非正式科学教育。除了传播知识,科幻电影还可以启发人对于社会的思考——它们将某种技术推至极致,让人直面科技带来的复杂伦理问题。

影视作品如此重要。理想状态下,科学影视作品中,应该有科学家或科学机构的参与。

王姝提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下设的科学与娱乐交融办公室,它负责向好莱坞提供科学技术支撑。“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背后基本上都有它的身影。”比如,漫威电影《雷神》,男主角是个神,女主角一开始被设定为护士。问题来了,神怎么和漫威英雄结合在一起?于是,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一些科学家给出了解决方案——让神来自科技发达的外星球,让这名女主角成为物理学家。

也有科学家担心,自己跑去做电影的科学顾问,会不会被单位领导认为不务正业?

王姝说,科研人员参与影视作品,并不全是“为爱发电”。除了能获取顾问收入,他们甚至还能从中得到科研灵感。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影片《星际穿越》科学顾问基普·索恩就说过,他为电影所做的研究,够他写两篇论文了。

科学家所在的科研机构,也可以在参与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圈粉”。有数据显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参与《星际迷航》的拍摄,成功扭转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空难事件带来的负面形象。

从靠关系、靠觉悟到有机制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给动画片《海尔兄弟宇宙大冒险》当过科学顾问。那是非常深度的参与——“每一个情节,每一个剧本,每一句话都让我们看一下。”他说,想到能为中国儿童科普教育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心中就有一种小小的幸运感。

不过,现状是,能有意识寻找科学顾问的影视团队并不多。

编剧、导演张小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以前影视团队找科学顾问,纯凭自觉。团队有这个觉悟和门路了,就靠私人关系去找科学家。“有的时候找不到,有的时候请不起。”

“很多项目没找科学顾问,稀里糊涂就拍了;也有的找不到合适的科学家,比如科学家特别轴,轴到影响影视正常创作,也不好。”吴岩认为,科学顾问的职责是“辅助”,让片子看起来真实。

怎么找到科学和艺术的平衡,让科技界和影视界的合作更顺畅?吴岩说,还是得靠项目带动,项目越多,科技界和影视界合作的经验就越多。

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科学顾问应该全面参与影片创作。“写剧本时,我们基于科学原理描写场景的时候需要有科学家的建议做参考;具体拍摄时,视觉部门有科学顾问在肯定更好;从事特定岗位的演员也需要在科学顾问指导下接受一些培训。”张小北说。

之所以成立科技与影视融合平台,就想让它成为桥梁,铺一条路,以便把科学家请出实验室,也让影视团队意识到科学顾问的重要性。

“融合的目标是‘赋能提质’,以科学思想指导影视创作,让影视作品有科学内涵;再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王姝强调。(记者 张盖伦)

标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