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她在僰王山做好“竹文章”<br />记中国移动脱贫攻坚模范何红梅

快讯 | 2022-08-12 15:56:10
时间:2022-08-12 15:56:10   /   来源: 人民邮电报      /   点击数:()


【资料图】

何红梅(右二)在村民家中走访。

僰王山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山川秀丽、资源富集,是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对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宜宾分公司驻村帮扶干部何红梅来说,僰王山镇教场村是她挥洒热血的梦想之地。

2017年,51岁的何红梅前往距离市中心超过100公里的教场村,成为驻村工作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当地海拔较高、交通不便,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对年龄较大的何红梅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但她从未退缩,她说:“我是一名党员,怕啥子嘛!党员就是要有担当精神,主动把重任担起来。”何红梅扎根在这里,围绕竹产业、竹文化“做文章”,带领教场村走出了一条“以竹为媒、富民奔康”的新路子。

做好竹产业“文章”带动致富增收

教场村竹资源丰富,有竹林8500余亩。何红梅心想,这么好的天然资源,不用起来就是浪费!说干就干,教场村逐渐发展起竹片加工、竹荪种植、竹鼠养殖、冷水鱼养殖四大产业,并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村民一开始对竹荪的种植并不看好。何红梅认为,帮扶先“扶思想”,若不及时转变村民的思想,再好的政策都是空谈。何红梅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有的村民直接拒绝,有的村民持观望态度,只有少部分村民支持竹荪产业的发展。面对如此窘境,何红梅没有放弃,先对持观望态度的村民进行引导,让他们流转少部分土地试一试,逐步打开局面。两年后,村民种植竹荪的参与率超过80%。启动竹荪种植后,很多难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种植技术缺乏,部分竹荪生长缓慢,影响了种植户的信心。但何红梅没有放弃,她主动到长宁县学习种植技术,邀请种植专家现场指导,第二年成功实现了盈利。“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在何红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何红梅将竹元素融入产业发展,延伸竹产业链条。她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探索开展竹荪种植,推进乌鸡养殖基地规范化建设,发展中药材种植,建立多层次、多时序、长短效益相结合的竹林复合经营体系。

与此同时,何红梅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依托竹片加工厂,把教场村2000余亩荒山、荒地、残次林改造成竹浆竹林,形成6000亩楠竹、2500亩苦竹、3000亩杂竹的竹林景观;从外地引进企业开发竹筷、竹雕、竹工艺产品,开展竹笋食品加工,不断提高竹产品的附加值,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竹文化“搭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时间回到2017年,教场村经过精准识别共有贫困户75户292人,贫困发生率为20.47%,患病、缺资金、缺劳力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万事开头难,何红梅驻村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组织共建。她充分依托公司资源,组织村组干部、产业大户、贫困户外出学习培训,争取帮扶资金10余万元。何红梅把人才作为驻村帮扶的重要资源,着重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驻村以来,她助力村党支部新发展党员1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人、储备村后备干部4人、回引返乡创业人才3人。同时,她积极借助“外力”,聘请专家为教场村出谋划策。她还帮村党支部举办教场村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认真办好农民夜校,广泛宣讲政策,尽量让每户都有一个人能明白政策。

教场村气候阴冷潮湿,道路上青苔较多。在一次雨天户外工作途中,何红梅不慎摔倒手部受伤。她以为只是轻微扭伤,没有治疗。没想到一个月后,疼痛加剧,她前往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腕关节软骨撕裂、月骨坏死,无法恢复到伤前状态。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村民都劝她住院治疗,她说:“我现在肯定不会走,一大堆事放心不下。”驻村帮扶期间,何红梅与驻村工作队完成村公路硬化9.1公里,新建林区公路8.5公里,新增移动通信基站1座,新建水窖5口,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18年12月,教场村按计划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9年75户贫困户全部通过脱贫成效复查验收。

何红梅常说:“一定要把关心援助和扶贫攻坚的‘力度’变成民生改善的‘温度’,真真切切送到村民的身边!”她坚信帮扶工作只要一任接一任地干下去,一定会有无数个奇迹出现。无论未来身处何地,教场村都将是何红梅一生牵挂的地方。

标签: 中国移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