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闻】数字经济向基础更牢、结构更优、动力更足迈进

快讯 | 2022-11-28 09:56:11
时间:2022-11-28 09:56:11   /   来源: 人民邮电报      /   点击数:()

2012年和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与中国经济规模对比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资料图片)

十年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实现超四倍增长,跃居世界第二位,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居世界第一。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超GDP同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约达8.1%,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稳增长、保就业、促民生的关键动能。

“中国数字经济量质齐升,向基础更牢、结构更优、动力更足迈进。十年成就,世界瞩目,一个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已跃然东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日前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

其中,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占比实现8∶2,数字经济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渐入佳境,数字经济增长空间拓展、潜力无限。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总和。

基础设施进入融合应用阶段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网络基础设施进入纵深发展、融合应用阶段。网民规模全球第一、IPv6地址数全球第一、互联网发展水平全球第二,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保障有力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从“跟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式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各项指标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其中千兆宽带用户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公共服务节点数、5G虚拟专网数等指标更是提前超额完成2025年规划目标任务。

从“光网时代”迈向“千兆时代”,网络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已迈入全球领先方阵,宽带服务性能、空间设施能力正在加快优化升级,为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网络保障。

从“通路”迈向“通车”,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融合应用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5G、IPv6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着力部署融合创新应用,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正逐渐深入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为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数实融合持续走深

伴随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品、数字服务、数字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根据报告,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其他各行业投入规模总计达4.1万亿元,是2012年的近两倍,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关联日渐紧密。

“数字经济全行业平均渗透度由24.7提升至38.3,数字技术有效牵引生产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升级。”报告指出,各行业数字化水平不一,服务业数字转型进度领先。从三次产业数字经济渗透度来看,第三产业细分领域渗透度普遍较高,尤其金融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全行业前三;第二产业中,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业等领域数字化生产设备投入规模较大,数字化设备应用水平较高;第一产业渗透度由2012年的4.0提升至2020年的6.0,数字转型进度滞后。从三次产业情况来看,2020年中国第三产业数字化投入规模为2.8亿元,其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尤其是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带动作用明显。

制造业向全面智能协同迈进,生产环节数字化有望重塑“微笑曲线”。报告指出,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正加快推进。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普及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等指标均超过5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较2012年实现翻番,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较2012年提高26.3个百分点。

数字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疫情防控促使数字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数字政府效能迈上新台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生产生活秩序,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数字化治理手段发挥了重要效能,相关部门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助力风险人员识别、抗疫物资调配、疫情趋势研判等,以切断传染链条、控制疫情扩散、支撑复工复产。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过10亿人,汇聚政务服务办件量超10亿件,“跨省通办”范围不断扩大,“零走动”“掌上办”已成为政务服务标配和群众的办事首选。

数据价值走向具体制度实践

报告指出,近三年中国数据产出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长,2021年全年实现数据产量6.6ZB,占全球总量的近1/10,居全球第二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数据资源总量最大、类型最丰富、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与此同时,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尚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建设、交易探索正在“进行时”,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仍在路上。

自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以来,截至2022年8月,全国已建或拟建数据交易平台达41家,积极探索全国数据交易领域“无人区”,实现多项引领性创新。其中,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实践“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的新型交易范式;上海数据交易所首发全数字化数据交易系统,保障数据交易全实时挂牌、全域交易、全程可溯;广州数据交易所首创数据流通交易全周期服务,攻克数据确权、定价、安全监管等关键共性难题。

标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