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数月 两代“矿工”遭遇冰与火的洗礼

热点 | 2018-03-30 16:30:19
时间:2018-03-30 16:30:19   /   来源: 懂懂笔记      /   点击数:()

“比特币又跳水了。”

“那还有回暖的机会吗?”

最近这段时间,相信因为数字货币价格集体跳水而感到恐慌的,不止是炒币的投机客,还有大量“矿工”。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区块链逐渐变为人人热议的亲民话题,“挖矿”也成为很多人热议的火爆职业。甚至有金融界、互联网公司金领不惜放弃高薪,转型成为比特币“矿工”。

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也经历过几次不同程度的震荡。在遭遇价格上的大起大落之后,有的“矿工”满载离场,提前“退休”;有的“矿工”则乘胜追击,持续造富。然而,也有部分新“矿工”,在进入这个看似遍地财富的矿场后发现:矿场里的钱貌似都被“前辈们”抢光了,现在只剩赔本的份。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只相隔数月入场的两代“矿工”,收入与境遇如此迥异?或许文中两位不同时期“矿工”的挖矿经历,值得关注。

抓住先机,早期矿工收工退场

“有时赌对了时机,下半辈子就能衣食无忧。”

说这话的Aaron,只不过是一位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此时他正与妻儿、父母在加拿大度假。对他来说,举家“定居”魁省,才是近期要实现的终极目标。为此,他回归传统,开始在当地寻找一些值得投资的移民项目。

“别看现在很惬意,一年前我也苦逼过。”在线上交流时Aaron回忆,自己三年前做程序员工作时,就开始留意数字货币的发展走向,以及背后的财富价值了。然而,决定成为比特币“矿工”,却是在去年的3月底,“到我这儿,应该算第二、三代矿工了,所以一直很担心风口突变。”

让Aaron意想不到的是,他并没有赶上风口突变,反倒是迎来了“矿工”最美好、最赚钱的时代。他告诉懂懂笔记,自己掏钱所购买的第一批矿机,还是组装的“二手货”。且不说算力高低,光是频繁的宕机、故障,就曾让他吃尽了苦头。

“要无时无刻盯着,晚上睡觉都得守着,哪一台出了问题马上就排除问题,好长时间都没睡好。”相比GPU弱鸡的早期矿机,这几台配装了RX 470矿卡的“二手货”,平均每天都能为他贡献0.8个比特币。用去年四、五月份时比特币的价格来换算,Aaron每天的收入就将近2000美元了,“而且一开始矿机都放在家里,也就电费稍微花多了些。”

而在比特币疯长的下半年,他几乎发动了所有可信任的亲友,投身到“挖矿”的行列中来。矿机的规模也扩大到了二十多台,甚至还加入了蚂蚁S5+、S7等专业级矿机。虽然机器性能越来越强,但Aaron却隐约感觉到,比特币越挖越难了。

“应该是去年十月份左右吧,比特币突破一万(美元),圈内沸腾之余也有大量新矿工入行。”他发现,由于竞争变大,矿工们设备的算力也在不断提升。因此自己每天能挖到的比特币也就越来越少。按十台矿机连轴转计算,每天也就只能挖到1~2个比特币,“加上比特币价格涨得有点疯,我怕出现风险,所以在十月底选择急流勇退。”

提及今年1月11日,比特币疯涨到了18674美元的高位,Aaron却表示,不后悔提前退出“矿工”行列。在他看来,赚钱的机会稍纵即逝。但投资也好,投机也好,最忌讳贪得无厌的。宁可少赚点,也不能让自己身处风险之中,“但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那些追高入行的后来者,估计就没我这么走运了。”

新手跟风,“高耗”矿场难再赚钱

“挖矿看似风光,但里面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出身金融世家的张涛,就是Aaron口中众多“后来者”的其中一位。一年前,他辞去了银行的工作,拿出几十万积蓄购进“矿机”,成为了一名全职“矿工”,正式开始“挖矿”的职业生涯。

“虽然没赶上年初的那波机会,但去年7月份之后还是尝到了不少甜头。”那时,看着各种名目的数字货币价格蹭蹭往上涨,他似乎看到了挖矿的美好前景。

在第一批矿机成本回收之后,张涛又连续投入了五十多万,用于采购新的、算力更高的矿机,并把清远近郊租了一处工业厂房,配置成了一个小有规模的“矿场”。除了比特币之外,他还“挖”起了以太坊等更容易获取的币种。“因为一共增加到了五十多台矿机,所以只有工业电网能吃的消。”

尽管这个小“矿场”每天都要消耗掉近700度电,电费支出超过800元,但在理论上却能够为张涛带来的接近6000元的日收益。由此算来,每个月矿场都将为他带来近20万元的进账,对于一名个人矿主而言,还算可观。

“但理论是理论,现实比理论复杂得多。”他表示,一提自己在挖矿,身边很多人都会觉得他很有钱,向他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但挖矿过程中的苦,却只有张涛自己明白,“我如果说不赚钱,还有人说我虚伪,但如今挖矿真的不怎么赚钱。”

他告诉懂懂笔记,当时一台成色很新的S7矿机价格在10000元上下,根据每台矿机每天有250-280元的收益,一个半月就能收回成本。然而许多人都不知道,挖矿是一项非常损耗设备性能的工作,24小时连轴转高速运算,不出个把月,矿机里的矿卡等元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烧黄、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此时,矿卡虽还能使用,但运算能力却大打折扣,耗电量也有一定上升。

“一般来说,一台矿机两到三个月就要淘汰了,不然故障率高,耗电量也大,性能也拼不过人家”因此,当张涛所购入的第二批矿机“满月”时,第一批矿机就基本上面临淘汰了。“一台矿机收回成本之后,也就剩下一两个月生命周期了。”

有朋友问过他,矿机“回本”之后,剩下生命周期所产生的收益,是否就是“矿工”赚的纯利了?这样的想法,在他看来却是很可笑的。

张涛拿出了一叠收据,和懂懂笔记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个月厂房的租金支出为1万4元,电费为2万6元。而高强度的运行模式,让矿机的损坏率惊人,各种小维修、小维护费用就已经高达1万2元左右,还有轮班技术工人的薪资支出2万4元。全算下来总计7万6元。

“而这是理想化的最低值,通常每月的成本支都在9万元左右。”他还表示,挖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宕机、网络故障、电网故障、币价浮动等问题,这导致了“矿场”月收益很难达到20万元的理论值。甚至只有理论值的50-60%,“说白了,原先就只赚了个打工钱,但现在不亏我已经偷着笑了。”

经历了2017年的大涨大跌,张涛算是扛过去了。但是去年底开始的各种监管、清退,让他有了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尤其是从今年3月15号开始的这一波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的暴跌,让张涛发现“矿场”已经很难继续维系收支平衡的状态了。他告诉懂懂笔记,如果下个月还继续出现亏损,他就狠下心把“矿场”关了,彻底退出币圈。

币圈本是塔尖游戏,小白终成接盘大军

在张涛眼里,Aaron那一波的“矿工”生涯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但在Aaron看来,张涛跟风“挖矿”却是非常“傻”的行为。他告诉懂懂笔记,从2017年中开始,因为挖矿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矿机算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刷新纪录,所以能“挖”出来的比特币也越来越少。

但另一方面,挖矿一夜暴富的例子,却依旧频频见诸媒体,使得越来越多和张涛一样,不明真相的新“矿工”跟风入行。殊不知,这一行风险已经居高不下,很多人在投入了昂贵的设备之后,才发现收益远不如预期。

“在两年前,朋友聚会、同学聚会聊得都是房地产,而去年开始,话题都成了区块链和比特币。”Aaron说,正因为如此,他才觉得区块链,尤其是数字货币的泡沫已经变得越来越大。要知道,区块链早在10年前就有了,但却因为一枚被机构包装成“稀缺资源”的比特币,变得神乎其神,“试问一句,区块链里的数字货币具备真实的流通意义吗?”

他告诉懂懂笔记,从一开始关注挖矿,他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区块链中,通过运算记账的方式抢占区块之后,矿工就可以从交易中,得到一定比例的比特币作为“奖励”。

然而他们所记录的账目,或许并不具备价值,而被记录的交易,本身也可能没有实际意义。就更别提挖矿过程中,无稽的随机数碰撞出块原理,“这说白了,就跟买彩票、抽奖的原理一样,只不过中奖几率比较大而已。”他解释道。

因此,从本质上讲,比特币借着“区块链”等精美外衣,肆意炒高的目的就在于让更多的散户接盘。在进入币圈之后,许多小白会不明就里、跟风的往市场里送钱,而站在金字塔尖端、拥有大量原始数字货币的人则成了巨富。

而当数字货币泡沫破灭,一切虚拟介质都将变得一文不值,大量跟风的“矿工”成了被机构利用的炒作工具,散户就成了“接盘侠”。

“虽然庆幸我是在最佳时机退出的那一拨人,但现在想起来也还是有些后怕。”Aaron告诉懂懂笔记,如果去年再犹豫几个月,没有及时退出币圈的话,现在或许就成了烈士,甚至还不如那些不赚钱的“矿工们”。

标签: 矿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