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自述 模块化让我成为“经济适用船”

热点 | 2020-05-11 09:04:33
时间:2020-05-11 09:04:33   /   来源: 科技日报      /   点击数:()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成功返回,完成了高速再入返回、控制、回收等关键技术试验验证。未来,这款航天员的新“座驾”,将成为中国航天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或许你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新飞船的秘密?不用急,让它自己告诉你。

已有成熟的飞船为什么还需要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人类的“终极三问”,却难不倒我,因为有一群聪明的设计人员已经替我想得明明白白了。

新一代载人飞船,顾名思义就是全面升级的天地往返交通工具。这次亮相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就是我的“试验版”,还不是最终的“定型版”,主要是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进行飞行验证。后续飞船会不断改进,所以未来的我一定更完美。

提起中国载人飞船,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我的老大哥神舟飞船了。你可能要问,既然有成熟的飞船,为什么还需要我呢?

因为当中国航天人将目光投向月球和更遥远的深空后,神舟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更宏大的梦想了。

如果说,神舟飞船解决的是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问题,我解决的则是如何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更经济地进入太空,开展更遥远深空探测的难题。

相比神舟飞船,我可以飞得更远,不仅可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还能完成38万公里外的载人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相比天舟飞船,我能够从近地空间站下行运输货物。同时我还有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可以降低成本,大大提高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能力。

但我和神舟、天舟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我们的存在丰富了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人们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选择。

我高大威猛穿两件套还戴帽子

对于飞船家族来说,颜值跟实力密切相关。

我有着流畅的倒锥型钝头体气动外形。相比神舟飞船的钟型,倒锥型空气升阻比更大,能让我在以第二宇宙速度高速返回时,依靠空气阻力减速,更加平稳、精准的落地。

我个头很大,身高近9米,腰围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与“三座”的神舟飞船相比,我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可以一次运送六七名航天员。

跟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不同,我由两舱构成:返回舱是整船的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服务舱提供我的动力和能源。以前航天员的生活工作需要在两个舱之间往返,而我的返回舱空间更大,未来里面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做“隔间”,打造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以及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更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我的返回舱穿了两件“衣服”。“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的作用,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密封性好、舱内视野遮挡少。“外套”由耐烧蚀的新型轻质防热材料打造而成,与神舟飞船的“外套”相比,重量降低了30%,防热效率更高,而且首次采用可拆卸更换设计,将有效提高可重复使用率。

我头上还有一顶漂亮的“帽子”,可以保护脆弱而娇贵的对接机构,这是航天工程师们用防热材料为我设计的。和其他飞行器对接时,可以把“帽子”摘掉露出对接机构,等返回地球时再把“帽子”戴上,保护里面的设备不被烧坏,实现重复使用。

模块化让我成为“经济适用船”

设计师们围绕“安全可靠、以人为本,智能自主、覆盖全程,组合多能、高效集成,自主可控、推动发展,重复使用、降低成本”的设计理念,让我拥有“安全、舒适、经济、智能”的多重优点。

我的返回舱内,航天员和平台设备实现了分区布局。舱内只安装环控生保、人机交互等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生命安全和飞船操控的设备,大量平台设备被妥善安置在“内外衣”的夹层里。这不仅让舱内空间更大,也最大程度避免了大量设备和航天员共处一室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多功能使用,设计人员还像搭积木一样,通过使用相同返回舱配置不同服务舱模块的方式,让我不仅可以去近地空间站做客,还能到月球甚至更远的深空转一圈。这样在满足多种任务要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研制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

除了整船模块化,返回舱也采用模块化设计,载人运输时配置环控生保、座椅、仪表、手控操作等设备,载货运输时配置货架、货包。这让我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可以给空间站运送大量补给物资,或者把空间站里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为了提高可重复使用率,设计师们精打细算到每一个细节。像星敏感器、计算机等高价值设备,过去都放在服务舱里,落入大气层时全被烧毁。现在这些设备统统放在返回舱,跟着我返回地球,下次任务接着用。

或许有一天能和你一起去太空

早在2016年,“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已经利用长征七号首飞的机会,成功验证返回舱的气动外形等关键技术。

这次我的“试验版”更进一步,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更多关键技术进行飞行验证。

有专家评价说:“这次飞行试验的成功可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由跟跑到并跑的跨越,为我国载人登月飞船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

这让我觉得使命重大。我也将不负众望,在这次试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接过接力棒,让中国人探索深空的脚步走得更稳健。

不过也别认为我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设计师们常说,未来的航天是大众的航天,也许有朝一日,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太空旅行。在设计中,他们一直在努力让我变得更加安全、宜居,甚至想让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能够直接在我身上充电、上网,用起来就像在地面上一样便捷。

或许有一天,我也能和你一起去太空,想想就好激动!

标签: 新一代载人飞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