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城》单霁翔带队探寻文明起始之光华

观点 | 2023-09-08 14:20:02
时间:2023-09-08 14:20:02   /   来源: 中华网娱乐      /   点击数:()

由450年持续酿造的国窖1573独家冠名播出的《博物馆之城》第二季——中华文明探源季,第十期将在今晚和大家见面。本期节目由探源导师单霁翔、王巍,带领探源团呼兰、王昱珩、李杰,来到青铜圣地的河南安阳殷墟,探寻文明起始之光华。殷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起点和基石,作为一个晚商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承载地,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国家、城市、文字、冶金术等多种因素,解析五千年左右的中华文明。“溯源”青铜文明,对中国古代文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妇好墓“溯源”青铜文明探索商代盛世

殷墟是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遗址,不仅是甲骨文发现地,更发掘了大量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带我们回望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本期节目,探源团根据探源箱内青铜鸮尊的提示来到河南安阳大司空村遗址。在遗址发掘现场,发掘区被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格内墙壁上标记了各种特殊的符号,如:T9717、F54、H4498......这些符号都有哪些具体的意义呢?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岳占伟的介绍我们得知,于4月13日出土的较为罕见的青铜爵就是在这个遗址中被发掘。但是商代礼制是觚爵制,这次出土为什么只有爵没有觚呢?敬请关注今晚的节目。


【资料图】

妇好墓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被认证的唯一没有被盗的商代王室贵族墓葬,所以她的随葬器物完整地保留了商代王室墓随葬青铜礼器组合。安阳工作站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岳占伟向探源团展示了几件从妇好墓出土并从未对外展出过、首度公开的文物——妇好铜觚、妇好铜爵。同是妇好墓出土,为什么几套觚爵不尽一致?妇好墓共出土53件觚、40件爵,如此之多的觚爵,妇好到底是谁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世山展示的甲骨上,“妇好”二字频繁出现,都记录了什么呢?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妇好,探源团来到了妇好墓的发掘现场。妇好墓出土了1928件器物,其中青铜器468件,很多都是国宝级的文物,这主要源于商代晚期时青铜铸造的技术难点就已被突破,在武丁王这个时期,整个青铜铸造技术、艺术造型达到顶峰,加上妇好墓主人特殊身份,造就了墓中很多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其中一些文物更是孤品,例如三联甗、偶方彝。妇好墓长度5.6米,宽度是4米,距地表7.5米左右,规格并不大,这么多的青铜器究竟是何用意呢?

观博物院浮想青铜时代探究青铜技术

安阳三家庄村与妇好墓相距不远,同在殷墟申报世界遗产的范围内。跟随探源团漫步在村中,会发现沿途墙壁画满了青铜器的纹饰、甲骨文。这里很多的孩子都认识甲骨文,探源导师单霁翔现场即兴考起了呼兰和王昱珩对甲骨文的认知,究竟是谁把甲骨文“曲”字认作了“袜子”呢?

河南博物院中有大量珍贵的青铜器,看着它们仿佛看到了从夏商时期开始,工匠们在铸铜作坊铸起一个青铜时代的繁荣景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带领探源团来到这里,进一步地了解青铜文化。在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鸮尊吸引了大家的驻足,猫头鹰的形态,战马般的前脚,层层叠叠的纹饰,这其中的形态、纹饰有着怎样的寓意呢?如此繁复的花纹和设计,青铜器又是如何被铸造的?今晚的节目将为您一一解答!

中国青铜器历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从最初的单一酒器扩展到方方面面的生活器具,占据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地位,因此衍生出许多和青铜器有关的成语:问鼎中原、一言九鼎、钟鸣鼎食等。如今,我们已不再使用青铜器,但青铜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延续至今,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商代王室妇好究竟是何人?为何其墓中有大量青铜陪葬品?今天20:20,锁定北京卫视《博物馆之城》第二季——中华文明探源季,在河南安阳殷墟,探寻文明起始之光华,感受巅峰时期青铜文明的魅力。

由450年持续酿造的国窖1573独家冠名播出的《博物馆之城》第二季——中华文明探源季,第十期将在今晚和大家见面。本期节目由探源导师单霁翔、王巍,带领探源团呼兰、王昱珩、李杰,来到青铜圣地的河南安阳殷墟,探寻文明起始之光华。殷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起点和基石,作为一个晚商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承载地,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国家、城市、文字、冶金术等多种因素,解析五千年左右的中华文明。“溯源”青铜文明,对中国古代文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妇好墓“溯源”青铜文明探索商代盛世

殷墟是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遗址,不仅是甲骨文发现地,更发掘了大量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带我们回望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本期节目,探源团根据探源箱内青铜鸮尊的提示来到河南安阳大司空村遗址。在遗址发掘现场,发掘区被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格内墙壁上标记了各种特殊的符号,如:T9717、F54、H4498......这些符号都有哪些具体的意义呢?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岳占伟的介绍我们得知,于4月13日出土的较为罕见的青铜爵就是在这个遗址中被发掘。但是商代礼制是觚爵制,这次出土为什么只有爵没有觚呢?敬请关注今晚的节目。

妇好墓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被认证的唯一没有被盗的商代王室贵族墓葬,所以她的随葬器物完整地保留了商代王室墓随葬青铜礼器组合。安阳工作站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岳占伟向探源团展示了几件从妇好墓出土并从未对外展出过、首度公开的文物——妇好铜觚、妇好铜爵。同是妇好墓出土,为什么几套觚爵不尽一致?妇好墓共出土53件觚、40件爵,如此之多的觚爵,妇好到底是谁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世山展示的甲骨上,“妇好”二字频繁出现,都记录了什么呢?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妇好,探源团来到了妇好墓的发掘现场。妇好墓出土了1928件器物,其中青铜器468件,很多都是国宝级的文物,这主要源于商代晚期时青铜铸造的技术难点就已被突破,在武丁王这个时期,整个青铜铸造技术、艺术造型达到顶峰,加上妇好墓主人特殊身份,造就了墓中很多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其中一些文物更是孤品,例如三联甗、偶方彝。妇好墓长度5.6米,宽度是4米,距地表7.5米左右,规格并不大,这么多的青铜器究竟是何用意呢?

观博物院浮想青铜时代探究青铜技术

安阳三家庄村与妇好墓相距不远,同在殷墟申报世界遗产的范围内。跟随探源团漫步在村中,会发现沿途墙壁画满了青铜器的纹饰、甲骨文。这里很多的孩子都认识甲骨文,探源导师单霁翔现场即兴考起了呼兰和王昱珩对甲骨文的认知,究竟是谁把甲骨文“曲”字认作了“袜子”呢?

河南博物院中有大量珍贵的青铜器,看着它们仿佛看到了从夏商时期开始,工匠们在铸铜作坊铸起一个青铜时代的繁荣景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带领探源团来到这里,进一步地了解青铜文化。在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鸮尊吸引了大家的驻足,猫头鹰的形态,战马般的前脚,层层叠叠的纹饰,这其中的形态、纹饰有着怎样的寓意呢?如此繁复的花纹和设计,青铜器又是如何被铸造的?今晚的节目将为您一一解答!

中国青铜器历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从最初的单一酒器扩展到方方面面的生活器具,占据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地位,因此衍生出许多和青铜器有关的成语:问鼎中原、一言九鼎、钟鸣鼎食等。如今,我们已不再使用青铜器,但青铜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延续至今,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商代王室妇好究竟是何人?为何其墓中有大量青铜陪葬品?今天20:20,锁定北京卫视《博物馆之城》第二季——中华文明探源季,在河南安阳殷墟,探寻文明起始之光华,感受巅峰时期青铜文明的魅力。

标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