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补贴资金一分不落地送到种粮农民手中 当前焦点

热点 | 2023-04-21 21:16:28
时间:2023-04-21 21:16:28   /   来源: 云掌财经谭浩俊      /   点击数:()


(相关资料图)

中央财政日前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此次补贴对象为实际种粮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开展粮食耕种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个人和组织,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实际种粮的生产者手中。

记住,这次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对象,特别强调了必须是“实际种粮者”,为什么要强调“实际种粮”四个字,可以想象的是,此前的财政补贴资金在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安排不到位、补贴被截留或挪用现象,真正种粮的农民并没有拿到这些补贴资金,而被中间环节、中间人截留或挪用了。这也意味着,对财政补贴资金的安排,必须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资金不折不扣送到种粮农民手中。

事实也是如此,以往的种粮补贴资金安排,并不是完全公开透明的,种粮农民由于信息不对称,根本不知道能够拿到多少种粮补贴资金。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也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机会,做出截留或挪用种粮补贴资金的行为。结果,看似资金全部安排到位,实际种粮农民没有拿到多少,更多的都被各层各级截留或挪用了。显然,与中央安排种粮补贴资金的初衷是不相符的,也是大大削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更会损害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还会损伤政府的公信力。

近年来,有关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安排问题,中央越来越重视,不仅对过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也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与办法。如疫情期间对地方和企业的补贴资金,大多采用了直达方式,直接发放到基层和企业,而不像过去一样由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层层安排、层层分配,层层被截留、层层被挪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受到了基层和企业的欢迎。

种粮补贴资金,由于涉及面太广,分配也过于分散,如何才能不折不扣地把资金安排到真正的种粮农民手中,确实非常重要,也确实非常困难。特别是种粮大户,承担着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如果财政补贴资金不能落实到位,真正送到他们手中,确实会伤害他们的种粮积极性,甚至会对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不利影响。因为,中央安排的资金都通过媒体公开了相关数据,他们也知道了有这样一块资金。如果享受不到这块资金,当然会对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了,最终,对政策的执行也产生了不信任感。

100亿资金,细化到每个种粮农民身上,或许量也很少。但是,却体现了中央对种粮农民的关心,对种粮问题的重视。要知道,目前的中央财政也是十分紧张的,各方面都需要财政的支持和帮助,都需要安排大量资金。同时,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企业运行状况不好,财政收入增长也面临很大的压力。能够在这样的财政背景下坚持对种粮农民予以种粮补贴,足可看出,中央对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视。如果再在资金安排过程中出现问题,自然是对谁都不好交待,对种粮农民更不好交待。

中央在安排100亿财政补贴资金时,已经非常明确,必须是“实际种粮者”。把财政资金安排说得这么细、这么明白,道理已经非常简单,用意也非常清楚。越是把资金安排要求说得清楚、明白、仔细,也越是说明在过去的资金安排中是有问题的,是需要纠正与规范的,是不能再出问题的。如果再发现类似现象,有关方面是要出手的。这是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这块专项资金的重要,强调了做好粮食补贴资金安排工作的重要。

既然重要,就得安排好,安排妥当,安排到位,而不出现任何问题。强调“实际种粮”几个字,决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纪律要求、政策需要。中央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一块资金,专项用于种粮农民,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肯定种粮农民的贡献,鼓励农民积极种粮。如果资金被截留或挪用,当然是不可容忍的。所以,对100亿粮食补贴资金的安排,必须一分不落地送到“实际种粮”农民手中。地方可以增加补贴,但决不能截留或挪用补贴。中央有关部门也要组织专项检查、突击抽查,监督专项资金的安排,确保“实际种粮”农民能够充分享受这块补贴资金。

标签:

最近更新